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牵手陶然亭,分手紫竹院有何说法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传说:“牵手陶然亭,分手紫竹院”,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法:要想成,陶然亭,要想散,紫竹院!

“陶然亭”俨然成了民*局的“结婚登记处”;而“紫竹院”成了“离婚登记处”!

“紫竹院”一时间成了情侣们的禁地,“紫竹院”真得很冤!

“紫竹院”始建于明朝,庙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原来的庙门上写得是“福荫紫竹院”,其实最早“紫竹院”内种的不是“紫竹”而是一种“铁杆荻”,“铁杆荻”秋末冬初经霜后,遍体呈紫黑色,像南海观世音道场的“紫竹林”而已!

“紫竹”有个特点:只长叶子,不开花结果,一旦开花,就预示着死亡,像极了爱情的无疾而终!

“紫竹院”里还有另一个凄美的传说:年,清朝最伟大的词人纳兰性德的爱妻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从此悲痛欲绝,在亡妻停灵“紫竹院”的一年多中,写了大量的悼亡词,来抒发自己对亡妻的爱,这些词被后人编成了《纳兰词》。

植物的荣枯,人的生死,皆是自然的规律,没必要“贴标签”,立flag!

说完“紫竹院”是如何成为情侣们的禁地后;咱们再来说说“陶然亭”成了情侣们心目中“圣地”的由来:北京的陶然亭与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长沙的爱晚亭,并列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

“陶然”二字,取自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听着都那么有诗情画意的公园里,竟然埋葬着一对生死恋人,这对生死恋人,男青年叫高君宇,女青年叫石评梅。

高君宇,李大钊、陈独秀的学生,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年加入中国共产*,高君宇不仅是*的创始人,同时还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即共青团前身)的创始人之一。

石评梅,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皆有所长,一时名誉京都。

年的秋天。同是山西老乡的高君宇与石评梅一见如故,彼此兴趣相投,情同意和。

高君宇被石评梅的人品才情所倾倒,石评梅为高君宇革命激情点燃。

高君宇向石评梅这样表白道:“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人: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也用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石评梅的生日那天,身在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的高君宇,买了一对象牙戒指,将其中小的那枚,寄给了远在北京的石评梅,另外一枚一直戴在自己的手上。

石评梅心有会意,从此也戴上了高君宇送她的象牙戒指,她明白这对白色戒指,象征了二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

怎奈苍天弄人,年3月6日,高君宇因患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大出血去世,时年29岁。

按照高君宇的生前心愿,葬在了他和石评梅初次相识的陶然亭畔。高君宇的去世,给石评梅极大的打击,在高君宇的追悼大会,石评梅泪落连珠,红豆熬尽一挽联——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此后的三年中,石评梅经常到高君宇的坟上哭,她在书中写到:“你的墓草*了又青,如我的心化做春水又成冰。”

三年后,石评梅郁郁而终,她的手上仍然戴着那枚白色的戒指,按照她的遗愿,亲朋将她葬在高君宇了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年9月,26岁的石评梅病逝于北京。临终前,她的手上仍然戴着那枚白色的戒指。人们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