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普通家庭的抗阳记和几条朴素且实用的经 [复制链接]

1#

破防

因为家中有两位老人和俩孩子,虽然做了最大可能的防护,但家里的第一只“羊”还是从女儿开始了,我们家的防御阵型,就从此时此刻,破防了……,全家被迫由战略防御走向与病*的直接对抗,由“保阴”转为“抗阳”。

12月18日上午,不到10岁的女儿说喉咙痒,开始咳嗽,下午便发烧,体温很快就上到39°,我们也开始紧张了:如果不是新冠感染,现在得病可不是好时候,北京正在经历感染高峰,去医院想都不敢想;如果是新冠感染,则宣告我们全家的集体防疫失败,要迈进“抗阳考场”了,而且女儿因为体质原因没有接种疫苗,接下来考验会怎样……

当天女儿体温峰值是39.6,但这次高烧和她以往反应不一样,越烧越怕冷,烧起来就打哆嗦,而且肚子非常疼,医院。衣服都换好了,准备要出发时,关键时刻视频连线上一位医生朋友,按右下腹排除急性阑尾炎后,朋友让用开塞露排便,如果后期还有痛感,慢慢跟点益生菌和消炎药。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非常管用,接下来,女儿就像大多数孩子一样,经历几次体温波峰,在美林作用下慢慢退烧,两天后,体温慢慢恢复到37°,家里做过两次雾化,就没再有其他症状。

在第一次战役中,我们总结出三条经验:发烧第一天抗原测不出阳性,起码发烧第二天才会“两道杠”;儿童起烧快,退烧药在这一过程中比较关键,一定要注意给药时间间隔,间隔不够时辅助物理降温;多喝水,家里备点电解质水、水果罐头有必要。

我与病*的短兵相接

女儿体温走稳的当天,也就是20日,我开始发烧了,作为家里第一名成年人走向战场。现在想来,这个安排还蛮合理的,让我先和病*刚一下,试试深浅,有利于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我是20日上午感到乏力不适的,测体温37.4°,这时起我就把荆防颗粒预防的量调整为治疗的量了(由每日一次两包,调整为一日四次,每次三包,这个量虽远超说明书的量,但不是盲目的,理论上参照了《好药一直在身边:邂逅启达力(二)启达力的再认知》和老中医的意见)。

下午体温38°,有畏寒的感觉,这时服用了三包荆防,躺床上发了次汗。这次发汗很关键,在体温峰值前发汗,后边的痛苦会小很多。所以,我把这个经历好好描述一下,供畏寒的朋友参考:躺在床上盖个被子不动,去感受药效产生的热与体内之寒的对撞交融,交融后貌似有团气在体内乱窜,忍住不动,忍住不动,直到汗出来。这不是武侠看多了,当时真的就是这样。另外,大夫都不让捂汗的,我是一出汗即可,不在被窝里捂。

只要汗一出,顿时身上就通畅轻松了。晚上就任由身体发烧,让免疫系统和病*战斗吧,体温峰值是38.3°。

21日一天体温就是37.3-37.7之间,如果不量体温,都感觉不到是在发烧。就像和同事说的,去过了海拔米,再走米没啥感觉了。当天除了偶尔咳嗽,附以川贝清肺糖浆治疗外,没有其他不适,没再服用其他药物。然后,22日体温就正常了,这几天除了咳嗽、有一天喉咙有点不舒服,没有其他症状,继续多喝水、多吃水果,配点糖浆。

我的这个过程,为家里积累了斗争经验,有了下一步的应对策略,稳定了*心,但是,就像真的战争一样,客观事物走势不会向主观臆想的方向发展,波折总还是有的。

集体上阵

因为我的成人第一战没有高烧,也没有“刀片嗓”,全家的心理还是比较轻松,父母、儿子、媳妇分别在21日10时、16时、22时,22日8时这些时间段奔赴战场。虽说这个排兵布阵是被动,反而是最优化的,这个时候我已经没什么大碍,可以承担指挥员和战略保障的角色,他们的集中参战,可以避免时间线拉得过长,便于短时间内结束战斗。

既然有成功的经验,父母、媳妇也是按我的量服用荆防颗粒,咳嗽了就喝糖浆。战斗力表现最好的是不到五岁的儿子,虽说体温峰值39.6,但是波峰少,波线长,除了几次峰值时蔫了外,该吃吃,该玩玩,该睡睡,自己时不时抱着个杯子喝水,也不用督促,峰值时就用退烧药,期间配合两次雾化减轻咳嗽,30个小时完成与病*的热搏。父母年近70岁,心里其实还是比较担心的,对于老人,晚上一定要常过去摸额头、测体温,还好,期间他们体温峰值都没超过38.3°。

那么战斗的波折在哪呢?父母和媳妇没有向我那样及时发出汗,身体就比较难受,酸痛感、乏力感、畏寒感要重一些;媳妇体温峰值为38.7°,且吃了3次退烧药,头痛的厉害。

面对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呢?22日晚,指挥员给每人临睡前安排了一次烫脚,辅以荆防颗粒2-3包,当天晚上都出汗成功(烫脚这招很实用,好几位朋友向我推荐,我也力推给大家)。媳妇的状态,猜测有二:居家办公期间熬夜较多,抵抗力弱;刚有症状时觉得喉咙有病症服用了蒲地蓝,而蒲地蓝是寒性的。出汗后,他们23日的体温均在38°以下了,且身体不适感要轻很多。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都完全康复,但我还是想尽早把一些情况尽快总结出来,寻找一些现象背后的东西,能为大家的抗阳战斗提供一些参考。

都是干货

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所有信息和结论来源于自家的经历和这段时间亲朋好友、同事电话中的问询与探讨,如果能直接提供借鉴为最好;如果有错误,能被批驳也是一种进步。

一、保持好心态,这次感染本质是我们身体与病*的相遇,让身体免疫系统与病*痛痛快快打一仗,打熟了就行了,只要没有基础病,大多能平稳度过,有些痛感是伴随症状,就像战场上残留的弹片,我们的身体有一定自身的能力清扫战场,不要盲目用药,很可能适得其反。

二、到底是风热还是风寒?我在头条号上讨论荆防颗粒作用,有网友留言说新冠感染是风热,认为我用药用反了。我不知道新冠是风热的观点,源泉在哪里?但我们家,至少感染5日内,还有我问询的好多朋友,都是畏寒,舌苔也没有变*。如果这时候用了治疗风热的中药,无疑是雪上加霜。寒热可能因*株、地域或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所以大家在用药时,一定辨明自己症状,别乱用药;可以多听听意见,在听取网上各种言论时,一定要有鉴别,结合自己情况而论,别盲从,包括看到本文。

三、感染期间,尤其是发烧时,肠胃不适,医学说肠会水肿,所以没必要追求吃多少、吃多好,能吃进去就行,肚子里有点存货就成。

四、记录好自己和家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观察,尤其是他们入睡时;如果发烧超过3天,就要注意了,网上的信息都是提醒要及时就医。

五、不要以为没有症状了战斗就结束了,这只是前期部分。有一次,客厅开窗通风,我过去倒水的工夫,就觉着风从膝盖处进入,腿疼了一下午,又用出汗把寒气逼出来的。所以,表面康复后,还有一段保养的路要走,这时候可以考虑营养,毕竟这时全家状态都好转了。

六、还有一点有关公德,家里垃圾,时常用酒精喷,送垃圾前再整体喷一次,既减少家里病*量,也减少转运工人感染风险,我们唯一出门就是送垃圾,人少是戴N95,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不早了,我也该去休养了,希望这些小经验对大家有用。文末感谢所有抗阳战斗中提供精神支持、物资供应的亲朋好友们。

祝愿大家平稳走出“抗疫考场”,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