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语文课本上的几大谎言,还要求全背,知道真 [复制链接]

1#

小学教科书上,有很多励志文章,鼓励学生探索世界拥抱世界,但是有的励志文章其实并不是特别严谨,知道真相的我,眼泪都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爱迪生救妈妈》

《爱迪生救妈妈》是我们很多人都记忆深刻的一篇文章,故事讲的是爱迪生七岁时,他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在最需要做手术的时刻,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家里的光线严重不足,房间过于昏暗,手术不能开展。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反射光将微弱的灯光放大,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但事实是什么样的呢?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在年。而爱迪生生于年,他妈妈在他七岁时做手术,如果爱迪生妈妈的手术成功了,那这篇手术的历史就要改变了。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所以并不是很严谨。

2.爱因斯坦数学不好:只考了1分

爱因斯坦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是无数学生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爱因斯坦的各种故事也被作为励志典型广为传颂,但是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差错。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写到爱因斯坦曾经只考了一分,让人以为他曾经成绩很差。

其实,当时爱因斯坦是在德国读的书。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1分——优秀;2分——良好;3分——中等;4分——及格;5分——不及格;6分——差。所以,其实爱因斯坦考一分是事实,但是说他成绩很差就是误解了

3.《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反复修改的儿童文学

看到下面这张图,你会马上回忆起小学时候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年洛杉矶突发大地震,一位在废墟中的孩子,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得救的故事,故事感人至深,很有励志意义。

但实际上,年,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于是在年印刷的课文中,故事的时间线改成了年,然而,年洛杉矶虽然发生了地震,但时间是当地凌晨4点31分,要知道这个时间学校不可能上课,学生也就很难因为地震被埋在废墟下。所以,这样的故事并不严谨。当然,语文课本的故事主要还是以宣传引导孩子们的价值观为主,但是在故事的写作中还是要注意故事的严谨性。

4.《斑羚飞渡》:并不真实的奇迹

看到下面这张插图,你有记起小时候的感动吗?

《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一群身处险境的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相信很多朋友都被这样的牺牲精神感动至极,但是斑羚真的有这样的精神吗?

事实上,看过《动物世界》的人就会知道,斑羚群体的个体意识很强,他们的群体很难具有那样的牺牲个体的集体意识,当面临危险时,他们和大多数动物一样,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罢了。所以,群体出现这样的集体行为是很难的。动物界中有集体行为的动物不少,但是课本偏偏要用斑羚做例子,实在是难以理解。想当年,这篇课文还要求背诵呢!现在知道真相的我都要笑哭了!

5.、《纪念白求恩》:一个存在生命时差的失误

大家应该还记得白求恩的这篇文章吧?

开头第一句是: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但实际上,白求恩享年四十九岁。

看了语文课本上的几大“谎言”,还要求全背,知道真相的我笑哭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文章面对的都是年龄很小的小学生,所以这些文章大都是儿童文学,这类文学有个特点就是价值观导向性很强,这在其他国家也是很常见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失误就否认这些文章对孩子们的正向意义,但是希望以后的课本能更加严谨一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