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来临,皮肤瘙痒的患者越来越多,刺络放血可以起到清热解*,立竿见影的效果。
案例:
患者,女,入冬后,下肢皮肤瘙痒,特别是夜间休息时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休息。于年12月8号就诊。
查:右小腿下巨虚穴附近,阴陵泉,三阴交穴附近见多处青紫瘀堵血络,用一次性12号针头刺络放血。经刺血治疗后,第二天患者反馈,皮肤瘙痒已经消失。
刺血的七大医疗作用:1、泻热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内经》中有“刺热篇”专章论述热病的治疗;如经云:“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生动地叙述了外邪引起的病症,经针刺放血后热退病除的显著效果。2、止痛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
3、镇静针刺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瘩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癫狂症中医认为多因情志怫郁引起。朱丹溪说:“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这种病人常先有忿郁易怒,少睡少食,继而骂詈叫号,不避亲疏,甚至持刀毁物,弃衣裸体,越墙上屋,躁狂不宁。经过针刺放血治疗后,多数病人马上就会安静下来,熟睡一觉醒来,神志多见清爽,病情渐渐转好。4、消肿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瘀、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塞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根据临床观察,无论新伤、旧伤,针刺放血治疗效果均佳。5、急救开窍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清代《痧胀玉衡》一书是救治痧症的经验总结,书中记裁说:“痧中于里,人不自知,则痧气壅阻恶*逆攻心脉,立时发晕…”,“痧入于血分而*壅者宜放(血)”,针刺放出*血痧症即愈。针刺放血疗法急救开窍确有显效。临床观察,一些急进型高血压病人和中风病人血压暴升时,针刺放血治疗可使血压快速下降,确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救急方法。6、解*针刺放血有解*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疖肿、丹*等局部感染,可直接在红肿处针砭出血,使*邪随血排出。*蛇咬伤者立即在伤处针刺出血,可使*液排出,减轻中*症状。七、化瘀消癥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癥作用,瘀血和癥瘕积聚治之有效。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金匮》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癥瘕之证,大抵属于积聚之类。《诸病源候论·癥瘕候》日:“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癥瘕积聚的病理变化实质是气滞血瘀。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减轻或消失,而起到活血化瘀消癥的作用。针刺放血治疗法除以上几方面主要的医疗作用外,临床观察还有强心、利水、止吐、止痒等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