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学课本里的2篇假故事,其实都是虚构 [复制链接]

1#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学语文课约等于故事课,因为课本中所选取中文章大多是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弘扬真善美的人物故事。六七岁的年纪,小朋友可能连字都认不全,放太深奥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不如用一些启发性的故事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个编撰课本的思路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细细去推敲被收纳进小学教材的故事,却发现有的故事根本就经不起考究,实在假得太明显。但刚刚开始学习知识的小朋友自然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常常被它们感动到热泪盈眶。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小学课本中两篇经典的“假课文”,说不定你也被骗过。

首先我们来看《爱迪生救妈妈》这篇文章,该文章被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收录,许多90后的朋友可能都学过它。故事梗概讲的是爱迪生7岁时,一天晚上妈妈因为阑尾炎发作急需做手术,奈何家里的灯不够亮,后来聪明的爱迪生喊来许多小伙伴,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将屋子照亮,成功救了妈妈。

看起来这个故事似乎情节很通顺,但是细想一下,爱迪生出生于年,7岁时就是年,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做阑尾炎手术的概念,阑尾炎手术的出现已经是30多年后的事了。况且,19世纪还在使用煤油灯,这种条件晚上哪里能做手呢?

第二篇文章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故事讲述的是在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地震中,有一位父亲凭借自己的毅力,用双手在废墟中挖出了自己的孩子以及13名同学,文章想传递的源于父亲伟大的爱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但历史上的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在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城市是旧金山。有人认为将这样的内容选入教材会误导孩子对历史的认知,不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本来就是虚构的小说。后来一再斟酌,有关部门还是将时间细节做了模糊处理。

关于小学教材中出现虚假故事得到影响,网络上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重要的不合适内容本身,而是故事传递的价值观,也有人指出可选择的真实故事一抓一大把,为何要用虚假故事中的“伪善”去进行教育?

其实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考量的角度有所不容,我们不能评判谁是谁非。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事件发生后,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连中国坦诚地回应道:我们不可能编出完美的教材,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咱们就改。

《左传》中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教材中的课文出现不严谨的漏洞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轰动,也从侧面反映了全民对于教育事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