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险真的理赔难九成可以人为规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一对一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1/6298359.html

保险有两个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这句话是不相信保险的人经常说的。

理赔难,让保险公司变成了骗子公司,甚至还经常上个新闻热搜榜什么的。

然而真相确实如此吗?这篇文章我们就聊聊“理赔难”这个话题。

保险的拒赔率,高?

咱先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家保单不少,也有过两次理赔。

一次酒店楼梯滑,老妈从上面跌下来,脚崴到骨折;还有一次是自己急性阑尾炎住院。

至少这两个案子都在申请后一周左右完成了理赔,如期报销费用。

当然几个个案说明不了问题,在中国整体的理赔率是多少呢?

说实话这个数据是没有的。

但我们可以看一下某上市保险公司年的理赔数据:

年该公司累计给付理赔保险金约80亿元,理赔件数超过万件,为余万名客户提供了保障服务,理赔获赔率约98%。换句话说,可以看作有2%的人被拒赔,即件理赔申请有两件拒赔。这样的理赔率真的算高吗?

其实人们觉得保险拒赔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对于媒体而言,保险正常理赔的案例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反而是拒赔的,有一单算一单,甭管是该不该拒赔,当事人一找媒体,事情就传开了,大众舆论也被精心引导着,保险也就落下一个负面形象。

说个小插曲,曾和一位媒体朋友吃饭,她感慨,媒体人负面新闻接触,弄得什么都不相信,保险意识落后,动不动就说保险是骗人的。结果自己家人一生病,经济崩溃,最后也不得不面前向公进行众筹,这样的桥段每年都在圈里反复上演着。

这里也并不是谴责媒体怎么样,只是跟大家说说拒赔率的真相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千万不要被外界的因素干扰自己的判断力,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保险。

影响理赔的关键因素

那不还有2%的人被拒赔吗?他们原因是什么?

绝大多数是由于投保时的不实告知!

这里边的有投保人故意而为的,也有投保人失误所致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告诉大家在投保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利益,避免理赔的纠纷。

第一,忽略慢性疾病及相应检查的告知。

许多人在投保时,看见健康告知,经常会随手全填无。

下图为某重疾险的健康告知,其中第3.1条:

“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2级或以上高血压(收缩压大于mmHg,舒张压大于mmHg)”

我们可以看到健康告知的问题是十分具体而详细的,必须一条一条想清楚,确认好再作答,不然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理赔。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Y先生被诊断出急性心肌梗塞,是重疾的一种,他买过重疾险,但理赔时却遭到拒赔。原因是根据这位先生的病历,显示他之前一直有高血压,但是在健康告知中却未提到这点。

如今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慢性疾病,在健康告知时疏忽或选择性遗忘通过核保看似是很聪明的做法,但其实是不明智的,应该严谨对比自己近期的体检报告去做健康告知,才算是对自己真正负责。

第二,忽略对精神类疾病的告知

小A曾患有抑郁症,一直在吃药控制。

可是她在投保时并无告知这一点。后来她查出癌症,去保险公司理赔也出现纠纷。虽然抑郁症与癌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可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健康告知,保险公司拒赔就有有理有据。

第三,不告知既有手术史。

例如,在买保障之前,做了一个腿部手术,装入支架。买了医疗险之后,进行拆支架的手术,这样就可以报销医疗费了?

抱歉,保险公司当然是不赔的。很简单,这是既往病史。

当然,也有少数有纠纷的案例,责任并不一定在被保人。

有个客户由于鼻子问题住院做手术,病历上显示其已经“打鼾30余年”,保险公司便称无如实告知,但其实打鼾是常见的现象,一般在健康告知中也不会被提及。

我国大陆的保险采用有限告知,即客户只需要回答保险公司提出的问题,没有提及的问题不用回答。理赔的时候,如果客户是因为没有问到的疾患情况理赔,即使在投保的时候客户有隐瞒,保险公司也不能以客户违反最大诚信为由拒绝理赔

因此后来,这一个案被提交到保监局,结果是保险公司同意理赔。

第四、不了解自己的保单闹笑话

网络很多人说的“理赔难”的个案,其实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情况:明明买了是一份意外险,结果罹患重疾,去找保险公司理赔。理赔不成,就在网络当起了“键盘侠”。

不要以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自己就真“保险”了,认真的了解自己的需求,所有风险点,身体力行的去配置产品,晚上自己的风险保障体系才是,重中之重。

第五、投保信息填写失误

带有身故责任的保险,需要指定受益人,很多人图省事或默认选择了“法定继承人”。

但这种习惯性做法,很可能会拖慢理赔的效率。

年9月,C女士与丈夫到帕劳旅游,期间进行潜水时不幸猝死。意外发生时,C女士的孩子只有4岁。C女士生前在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险和寿险。

但在处理其中一份保单时,却因C女士在“受益人”一栏填写了“法定继承人”,导致理赔一度受阻。

这是一份香港保单,法定继承人的认定,需要香港法庭出具《遗产承办书》,而《遗产承办书》需要事故发生地提供证明,事故发生地帕劳没有与中国建交,在开具证明上屡屡受阻。

而其他写明具体受益人的保单,理赔效率则非常快。经过不懈的努力,两年后C女士家属才终于拿到所有保单的理赔金。

有保君想说:每个不幸的发生可能是不可抗拒的“天灾”,但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拒赔可真就是“人祸”了。大家实际投保中一定要规避。

最后,例行求一波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