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40年前,他曾在荆医实习1年,留下美好的师生情、同窗情;
40年后,已是医学大咖的他难忘梦想启航的地方——
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战场,也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
40年前,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批优秀学子怀揣医学梦想,医院(医院,以下简称荆医),开展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
轮转于内、外、妇、儿等不同科室,师从邵如庆、张爱容、杨国元、李金华、辛德光、郭灵恩等荆医“六大教授”,名医大家们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宽厚待人的人格魅力,无不影响着这批学子,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榜样和坐标。
如今40年过去了,当年那批莘莘学子早已在学术上各有建树,成为学科的领*人物。但他们始终不忘医者初心,至今仍扎根于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其中,因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而获得“中国科学人”称号的医疗专家——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戴勇教授,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之一。
“从医学生到医生我的梦想从荆医启航”
年,16岁的恩施少年戴勇,因成绩优异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大四那年,戴勇等24名医学生被分到华中科技大医院——医院,接受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
当年的医院有病床位张,医院。24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8人,分别到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不同科室轮换实习。
戴勇所在的这一组,第一个实习科室是妇产科。妇产科主任张爱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是知名外科专家邵如庆的妻子,医院“六大教授”之一。
在戴勇的印象中,张教授性格温文尔雅,很有知识分子气息。工作上更是勤奋、敬业,一些高难度手术她都是亲自上手术台。作为主刀者,不论什么时候,她都能做到随叫随到。
在妇产科实习期间,老师们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让戴勇等人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基本上能独立行使产科医师职责了。
他们又先后来到儿科、内科实习。其中,医院的优势科室,“六大教授”中的杨国元、辛德光均来自内科,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同济医学院的内科知名专家。
杨国医院的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在血液病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很早就开展了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而辛德光教授则是以心血管专业为方向。他们医院一脉相承,不仅医学知识掌握全面,而且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深受患者信赖。
在轮转到外科时,戴勇和同学们遇到了外科主任、知名教授邵如庆。邵教授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威望,是外科领域的权威。在医学技术尚不发达的40年前,外科就能将胰头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成功拿下来,足见其技术之先进。
最后一个实习科室是泌尿外科。泌尿外科主任是李金华教授,他是杨国元院长的丈夫,医院的“六大教授”之一。李教授不仅手术做得漂亮,还是一位很能做学问的专家,经常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英文功底很好。
1年时光过得充实而忙碌,实习学生都收获了不少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外科实习即将结束之际,老师召集实习医生进行了一场病例讨论会,作为实习考查。讨论的是一例*疸病人,老师将病历摘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公布出来,让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大学实习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许多难忘的经历让我至今回味无穷。”40年后,已是国内知名教授的戴勇每每回忆起当年的实习生涯,仍心存感激之情。“从医学生到医生,医院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是各位医学前辈的谆谆教导,帮我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前辈敬业求索的精神是我永远前行的动力”
当年,还没有腹腔镜微创技术,剖腹产手术给产妇带来较大痛苦。
“我们在妇产科实习时,张爱容教授正在尝试一种不经腹腔的剖腹产手术,即腹膜外剖腹产手术,以减少手术时对腹腔内脏器的损害和污染。”该手术难度大,操作非常精细,所花时间远比经腹腔剖腹产多。“可为了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张教授一直很努力,想了许多方法,尝试了许多术式,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荆医医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带给戴勇深深的震撼。
“内科实习时,我们碰到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奄奄一息。”戴勇说,当时,病人家属看不到希望,决定放弃治疗,准备把病人拖回家等死。“可杨国元教授一直不肯放弃挽救。最后,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等治疗,病人奇迹般的起死回生,造血功能很快恢复,身体也逐渐康复。”
在内科和传染科轮转实习时,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而且当年流行的出血热疫情要比往年严重,病人明显增多。好在荆医内科实力较强,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那时,医生的钻研、敬业精神都很强,总结出的这套抢救措施,挽救了许多病人,大大降低了流行性出血热的死亡率。”对于荆医医生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戴勇印象深刻。
外科邵如庆教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十分敬业。“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实习医生作为助手,轮番上场,已经换了好几个轮回,可邵教授却能不吃不喝,一直坚持做到晚上,直到手术最后成功完成。”忆起邵教授,戴勇钦佩不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毕业后,戴勇在医学路上不断求索,从硕士读到博士,从内科医生成长为医界多面手。
40年来,戴勇始终潜心于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现任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和南方医院(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暨南大学肾脏内科与血液净化研究所副所长、解放*第医院(现医院)全*透析与移植中心副主任等职。如今的他,已是肾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本专业领域影响力全国排名13)、内科学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广东省A类人才,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之一。
戴勇说,荆医前辈们的高尚品德修养以及对医术至善至美的追求,不仅给了他前进的力量,更让他真正明白了医者的初心。“百年初心,医心为民。今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我将不忘医者初心、接续奋斗,争取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今天的医学后浪们当不负韶华勇挑重担”
8名医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配有4张高低床和4张桌子。桌子是两人共用一张,宿舍门前还有厕所和自来水管。“当时能有这样的条件,大家已经感到很知足了。”
生活上比较艰苦。实习期间,医院食堂吃饭外,大家还在宿舍里支起一个煤油炉子,自己开火做菜,做得最多的就是煎鸡蛋。“那时,荆州地区物产丰富,价格便宜,一元钱可以买到10个鸡蛋。鸡蛋可是美味佳肴啊,小时候家里穷,天天盼望吃鸡蛋,可在荆州天天煎鸡蛋,吃久了便也厌恶了。”
“春节前,医院为每位职工分10斤猪肉,实习医生每人也得到一份。一时吃不完,我们就用自己的脸盘装着,用盐腌制起来慢慢吃。好长一段时间,大家没有脸盆洗漱了。”忆起当年在荆医的生活,戴勇笑得很开怀。
实习期间,大家同时报名了研究生考试以及全国医学院校统考。时间更紧了,大家只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抓紧学习。
由于新分配来了几名住院医生,实习医生在外科操作的机会少多了,每天上手术台只是消*、拉钩、剪线、缝皮等,甚至这些工作也被新来的住院医生抢着做。原来实习生可以做的阑尾切除或者疝气修补手术,都由新来的年轻医生做了。
为了增加上手的机会,戴勇和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白天交接完班后,大家赶紧给自己所管的病人换药,做好每天的病程记录,然后跟着老师上手术台。遇到新入院的病人,则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开具医嘱和完成病历等。晚上,即使下班了,大家也不敢回宿舍,而是守在病房,等着有急性阑尾炎、疝气嵌顿等小手术,能让大家独立做。”戴勇兴奋地说:“有一天晚上,终于让我们等到了一例阑尾手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顺利完成手术。”
“后来轮转到门诊时,没有新来的年轻医生竞争,手术机会多多了。腋臭切除、下肢静脉曲张结扎、包皮环切、皮脂腺囊肿、乳腺肿瘤等小手术,大家每天都有机会独立去做。”回忆起当年那段实践经历,戴勇依旧兴致盎然。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批大学新生即将步入医学院校,走上学医之路;同时,一批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医院实习,真正接触到临床,完成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
作为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今天的荆医,规模、技术、实力均获得长足发展,医教研突飞猛进,服务群众健康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与4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习条件也越来越好,不像我们当年那样艰苦了。希望今天的医学后浪们,将个人梦、医学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救死扶伤的职责牢记在心,坚持最初的理想、坚持对专业的热爱、坚持对医学的崇敬,做追求卓越的健康守护者。”戴勇教授的寄语,既饱含对青年一代的祝福和期望,更是一名医者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荆州日报记者匡奕君卢成海通讯员朱飞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