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根生,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山村里。从小家里就穷,爹娘省吃俭用供我上了初中,可我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初二就辍学回家干农活了。村里人都说我老实巴交,但是干活倒是一把好手!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种地养猪是我们的本行。虽说日子过得紧巴,但也算能填饱肚子。到了90年代初,村里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承包了十几亩地,又养了几头猪,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年夏天,我27岁,还是个光棍儿。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成家了,就剩我这个老实人还找不着对象。娘总念叨着要给我说媳妇,我也急,可就是没遇到合适的。
我家隔壁住着赵家。赵叔年轻时在煤矿上班,挣了些钱,后来回村办了个小加工厂。他家的闺女叫巧云,比我小两岁,长得挺俊,在镇上一家纺织厂上班。我跟巧云从小一块儿长大,可说话都不多,就是点头之交。
那年夏天格外热,地里的庄稼都晒蔫了。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着水桶给地里浇水。一天早上刚忙完,赵婶子跑来找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根生啊,你快去镇上,巧云得了急性阑尾炎,要做手术,可家里一时凑不齐钱。你能不能先借点钱给我们应急?"
我一听就懵了。虽说平时跟巧云不怎么说话,可她要是出了事,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二话没说,就往猪圈跑:"赵婶,你先别急,我这就去卖猪,把钱给你送过去。"
说来也巧,我家正好养了两头大肥猪,本来打算再养两个月卖个好价钱。可眼下救人要紧,我顾不得那么多了。我骑上自行车,赶着两头猪就往镇上赶。那会儿镇上还没有正规的屠宰场,都是随街摆摊卖猪肉。我找了个熟人,三下五除二就把猪卖了!
拿着卖猪的钱,医院。刚到病房门口,就看见赵叔赵婶愁眉苦脸地站在那儿。我喘着粗气说:"叔,婶,钱我带来了,赶紧去交住院费吧!"
赵婶一把抓住我的手,眼泪汪汪地说:"根生啊,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们家巧云这次......"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婶子,您别这么说。我跟巧云从小一块长大,这不是应该的吗?"
巧云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看起来很虚弱。她勉强对我笑了笑,轻声说:"根生哥,谢谢你。"
我看着她憔悴的样子,心里一阵难受,嘴上却说:"你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子里全是巧云虚弱的样子,心里头像是堵了块石头似的。我暗自下定决心,等巧云出院了,一定要多关心关心她。
接下来的日子里,医院跑。给巧云送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帮着照顾她。巧云慢慢好转起来,脸上有了些血色。有一天,她笑着对我说:"根生哥,你家的菜就是香!"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却不自觉地红了。
巧云出院后,我还是经常去她家帮忙。赵叔赵婶对我也热情了许多。村里人见了,都说我跟巧云般配。我心里也有些小心思,可就是不敢说出口。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跟巧云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我们常常一起散步,聊天。巧云告诉我她在纺织厂的工作,我给她讲地里的庄稼。虽然话题平常,可我们还是聊得很开心!
有一天晚上,我送巧云回家。月亮又大又圆,照得路上亮堂堂的。巧云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我说:"根生哥,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嗫嚅着说:"应该的,应该的。"
就在这时,村头传来一阵喧哗声。我们赶紧跑过去看,原来是村里的广播喇叭在播放新闻。说是国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创业。我和巧云听得入神,心里不约而同地泛起了涟漪。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巧云的关系越来越好。村里人都说我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连一向爱说闲话的王大婶都夸我们般配。可我这个老实人就是开不了口,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巧云。
年春天,村里来了个新人物-李向前。他是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要在村里办个小型食品加工厂。村里人都很兴奋,觉得有了工厂,年轻人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李向前长得人模人样,说话也有水平。他一来就看上了巧云,三天两头往赵家跑。我心里头不是滋味,可又不好说什么。
有天晚上,我正在地里除草,巧云来找我。她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我心里直打鼓。
"根生哥,"她犹豫了一下说,"李向前跟我爹妈提了亲。"
我手里的锄头差点掉在地上,勉强镇定地问:"那...你怎么想的?"
巧云低着头说:"我还没答应。我...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心里一阵狂喜,可嘴上还是实在:"李向前有学问,有本事,是个好对象!"
巧云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那你呢?你是怎么想的?"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在这时,村头的喇叭响了起来,说是镇上的纺织厂在招工,工资比种地挣得多。
我和巧云都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说:"巧云,你要是想去厂里上班,我支持你!"
巧云看了我一眼,转身跑开了。我站在地里,心里乱成一团麻。
第二天,村里来了个稀客-张教授。他是省里派来的农业专家,要指导我们种植新品种的果树。张教授人很和气,跟我们聊了很多新技术。我听得入迷,觉得眼前好像开阔了许多。
张教授看我听得认真,就多跟我说了些。他告诉我,农村现在有了新政策,鼓励发展特色种植。我心里一动,想着要不要试试呢。
这天晚上,我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想着巧云,一会儿想着种果树。正胡思乱想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我赶紧起身出去看,原来是村东头着火了。我二话不说,抄起水桶就往那边跑。到了地方一看,是张大爷家的草垛着了。大伙儿齐心协力,总算把火扑灭了。
这一番折腾,天都亮了。我正要往回走,就看见巧云站在路边。她脸上还有些黑灰,显然也是来帮忙的。
"根生哥,"她轻声叫我,"昨天的事,对不起。"
我摆摆手说:"没事,都过去了。"
巧云犹豫了一下,说:"我决定了,不去纺织厂了,也不答应李向前。我想留在村里,跟你一起种果树。"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傻傻地问:"真的吗?"
巧云笑了:"真的。我想跟你一起奋斗,一起为村里做点事。"
我心里像是有烟花在绽放,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村里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说是要开村民大会,讨论发展特色种植的事。
我和巧云相视一笑,一起往村部走去。路上,我们谈了很多,关于未来,关于梦想。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干活的老实人了。
村民大会上,张教授详细讲解了特色种植的好处。大家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尝试。我第一个举手,说要带头种果树。
会后,李向前找到我和巧云。他没说什么,只是祝福我们,然后转身离开了。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可巧云握住我的手,给了我勇气。
从那天起,我和巧云开始忙着种果树。虽然辛苦,但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每天早上,我们一起去果园,一边劳作一边聊天。巧云总能给我很多好主意,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干劲。
村里人看我们这么用心,也都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不到半年,村子就变了样。原本荒芜的山坡上,现在绿意盎然,果树一排排的,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年春天,我们的果树开花了。满山遍野的花朵,美得让人心醉。我和巧云站在山坡上,看着这美景,心里满是自豪。
巧云靠在我肩上,轻声说:"根生,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当初卖猪救我,我们就不会有今天了。"
我搂住她的肩膀,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年夏天,我和巧云的果园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那天,我们一大早就起来采摘果子。看着累累的果实,我和巧云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可好景不长,刚采摘了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山上的泥土松动了,果园里有几棵树被冲倒了。我心急如焚,可又不敢冒险上山。
雨停了之后,我和巧云赶紧上山查看。看到受损的果树,我心里难受得要命。巧云握着我的手说:"根生,别灰心,我们一起想办法。"
正发愁的时候,张教授来了。他看了看情况,给我们出了个主意:"你们可以把这些树扶正,再用支架固定住。只要根系没坏,树还是能活的。"
我和巧云二话不说,立马开始干。村里人知道后,也都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花了一个星期,总算把受损的果树都抢救过来了。
这次灾害虽然让我们损失不小,但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让果园更抗灾。巧云提议说可以在山坡上修梯田,我觉得这主意不错。
我们去镇上找了技术员,请他们来帮忙设计。没想到这一举动引起了镇领导的注意。他们觉得我们的做法很有前途,决定把我们的果园作为示范基地,还给了一些扶持资金。
有了资金支持,我和巧云干劲更足了。我们不但修了梯田,还建了蓄水池,又买了一些农机具。整个果园的面貌焕然一新。
年春天,我和巧云举办了婚礼。虽然没有什么排场,但全村人都来捧场,热闹非凡。
婚礼上,赵叔拉着我的手说:"根生啊,你有心有力气,又肯钻研,我把巧云交给你,我放心。"我心里一热,眼圈都红了!
新婚燕尔,我和巧云干劲十足。我们白天在果园里忙活,晚上就研究新技术。我们还去其他地方参观学习,想把果园经营得更好。
年,我们的果园又迎来了一次大丰收。这次我们学聪明了,提前联系了销路。镇上的超市、县里的水果批发商都来收购我们的水果。看着一车车的水果运出去,我和巧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有了收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盖了新房子,买了电视机、冰箱,还添置了一辆摩托车。村里人都说我们是种果树的能手,羡慕得很。
可是好景不长,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晚霜差点毁了我们的果园。那天早上,我起来一看,整个果园都蒙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花苞和嫩叶都蔫了。我急得直跺脚,巧云也急得直掉眼泪。
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张教授又来了。他告诉我们可以用喷雾的方法来减轻霜冻的影响。我和巧云连夜组织人手,用水管给果树喷水。
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把大部分果树救了回来。虽然产量比往年少了些,但总算保住了果园。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种地的人啊,就是要跟老天爷斗。
经过这次霜冻,我和巧云决定要未雨绸缪。我们投资买了防霜设备,还学会了用气象预报来指导生产。村里人都说我们有远见,纷纷来取经。
年,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一年,果园的收成特别好,水果品相也好,卖出了好价钱。我和巧云商量着,要把果园再扩大些。
正盘算着怎么扩大果园的时候,镇里来人说要搞"一村一品"工程,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和巧云一合计,决定带动全村发展果树种植!
我们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分享给大家,还帮着联系销路。慢慢地,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年夏天,我和巧云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我感慨万千。想起当年为了救巧云卖掉的两头猪,没想到换来了这么大的福气。
儿子的出生让我和巧云更有干劲了。我们不但要把果园经营好,还要为儿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们开始琢磨着怎么把水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呢。
年春天,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我们的计划。镇里要修一条新公路,路线刚好要穿过我们的果园。这意味着我们要拆迁,果园也保不住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巧云都蒙了。这些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我们一时难以接受。村里人也都替我们着急,毕竟我们的果园是全村的骄傲。
正发愁的时候,李向前找上门来了。原来他这些年在外面闯荡,现在成了一家食品公司的高管。他说公司正在寻找优质水果基地,愿意跟我们合作。
我和巧云有些犹豫。一方面,我们不想放弃多年经营的果园;另一方面,这或许是个新的机会。我们整夜整夜地商量,就是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张教授又来了。他给我们分析了形势,说:"拆迁是不可避免的,但你们可以把这当作一个转型的机会。现在国家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你们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我和巧云决定接受拆迁,但不是简单地拿了钱就完事。我们提出要在新的地方重建果园,而且要建得更大更好。
镇里对我们的想法很支持,不但给了优惠政策,还帮我们联系了新的地块。新地方比原来的果园大了一倍,而且交通更便利。
年春天,我们开始了新果园的建设。这次我们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采用了更先进的种植技术。我和巧云带着全村的果农一起奋斗,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新果园建设得很顺利,但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是新的开始,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巧云看出了我的心思,常常鼓励我:"根生,我们一起闯过这么多难关,还怕这个吗?"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县里决定把我们的新果园项目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不但给了资金支持,还派了技术专家来指导。
有了这些支持,我们的新果园很快就初具规模。我们不但种植了传统的水果,还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李向前的公司也如约而至,跟我们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年夏天,新果园迎来了第一次小规模丰收。虽然产量不及从前,但水果品质更好了,价格也更高。我和巧云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这一年,我们村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村",我也被评为"种植大户"。站在领奖台上,我想起了当年为了救巧云卖掉的那两头猪,心里充满了感慨。
回村的路上,巧云挽着我的胳膊,轻声说:"根生,你还记得咱们刚开始种果树那会儿吗?那时候我就觉得,跟你在一起,再难的事也不怕。"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心里暖暖的。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就一定能闯过去。
年,我们的新果园已经完全步入正轨。这一年,我们不但有了大丰收,还开始尝试水果深加工。我们建了一个小型加工厂,生产果酱、果干等产品。
这些产品很受欢迎,不但卖到了城里,还通过李向前的关系卖到了国外。看着自家的产品摆上超市的货架,我和巧云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村里人看我们发展得好,也都跟着干劲十足。我和巧云常常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新技术,讨论经营之道。慢慢地,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果品之乡"。
年春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省里的领导。他们是专程来考察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模式的。领导们对我们的成就赞不绝口,还鼓励我们再接再厉。
送走领导后,我和巧云坐在院子里,回想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卖猪救人,到现在带领全村致富,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了。
巧云靠在我肩上,轻声说:"根生,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就像咱们种的果树,虽然经历风霜雨雪,但终究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我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激。我知道,我们的故事还将继续,而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光阴似箭,转眼间到了年。我和巧云都已经年过半百,但我们的果园事业却蒸蒸日上。
这些年,我们的果园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了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我们不但种水果,还发展了采摘游,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就有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我们的加工厂也越办越大,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前些日子,我们还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儿子大学毕业后,学成归来,带着新理念加入了我们的事业。他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用物联网技术管理果园。虽然我和巧云一开始不太理解,但我们支持儿子大胆尝试。
事实证明儿子的眼光很准。有了智能管理系统,我们的果园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水果品质也更有保障。去年,我们还开发了线上销售平台,把新鲜水果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门口。
回首往事,我常常感慨万千。记得刚开始种果树那会儿,我和巧云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多少次都想放弃。可我们咬牙坚持下来了,现在的成就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前些日子,村里的王大爷找到我,说是要写一本村志,想请我讲讲这些年的故事。我坐在院子里,慢慢地回忆起往事。
我告诉王大爷,我们的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干,不怕困难。我还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社会。
这些年,我和巧云一直没忘记回报乡亲们。我们成立了助学基金,帮助村里的贫困学生;我们还建立了技术培训中心,免费教授果树种植技术。看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当年的李向前。他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型食品集团的董事长了,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次见面,他都说要不是我和巧云,他可能就留在村里了,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最让我感动的是,村里人一直记得我当年卖猪救巧云的事。前些日子,村里给我们立了一块"善行义举"的牌匾,说是要让后人记住这个故事。
我常跟年轻人说,人这一辈子,不在于你有多少钱,多大的官,而在于你对别人、对社会有多少贡献。我和巧云这辈子没做什么大事,但我们尽力让这个村子变得更好了,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现在,我和巧云的日子过得很惬意。闲暇时,我们喜欢坐在果园里,看着满园的果树,回忆往事。巧云常说,咱们的日子就像这果树,经历了风霜雨雪,才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有时候,我会想起97年那个夏天,想起为了救巧云卖掉的那两头猪。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卖掉那两头猪。因为正是这个决定,让我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也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
前些日子,村里的年轻人问我,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了想,对他们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是啊,回首往事,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我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妻子,有事业有成的儿子,还有一个欣欣向荣的家乡。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富贵。
夕阳西下,我和巧云坐在果园里,看着满园的果树,心里充满了感恩和期待。我知道,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