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行装再出发
~~~在十一月份科主任例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马丁援
(年11月27日)
同志们:
刚才张越江主任、杨发萍副院长、安院长分别做了讲话。例会,我上次已经作了要求,今后例会的通知、组织由院办负责,它已经不是一个业务会议,是科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会议,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推进会,包括*的建设、文化建设。月例会的主要精神由院办负责形成纪要,并督促过问,我们的会议开完之后很多会议精神被我们科主任“贪污”,下去从来不传达科主任例会精神,医院在想什么?要求干什么?要改变这个现象。刚才安院长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我听了以后我感觉讲话有针对性、有思考、有深度,我完全赞同。各科室都要同频共振而不是麻木不仁,听了之后对你有什么触动?院长讲的对你有什么启发?科室下一步如何发展,要思考,并且要体现在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和工作计划当中,要见行动。我要说的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我想回顾一下一年来的成绩。年,农历庚子年,医院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这份喜悦应该分享,可能年底开*委扩大会议的时候我还要说一下。今年,我们完成了新冠肺炎的收治任务,截至目前没有一例复阳,受到了州委州*府的嘉奖。而在当时,社会上有相医院不能救治新冠,对医院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医院评审,挂牌只是时间问题;我院胸痛中心通过了国家标准版认证;高级卒中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建设单位认证;呼吸科PCCM通过了国家认证;创伤中心通过了省级认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成功创建省级重点学科。这里面好多工作我们去年开始干的时候对自己都持怀疑态度,这些成绩是我们拼出来的。说实话,去年一段时间我和王国庆副院长探讨过,创三甲这是谁提出来的?不创不行吗?州上没要求,我们自我革命提出来这么大的目标,如果创不成功不是丢人吗?我自己一段时间都没有自信,但是我们冲过去了。在厦门市委、市*府、州委、州*府的关怀支持下,我们成功挂医院,借用张越江主任的话讲,“还没开始做梦,天上的馅饼已经掉到嘴里了”。医院历史上空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始干就一年时间,在一年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真的不容易,这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我们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靠院班子的坚强领导,靠我们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办院方向,靠我们用改革创新激发出来的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向上、拼搏奉献的正能量。我们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包括我们的聘用人员,甚至包括我们的外包企业职工。我们创三甲的时候保安公司、保洁公司都是一个共同目标,医院要创三甲,三甲创成功,收入增加了,医院服务,形成了合力。团结是基础,也靠我们院班子各成员之间、各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医院班子不团结,书记、院长不团结,医医院是没有希望的,是留不住人才的。
第二点我想说,年还没有结束,新的长征已经开始了。我们已经开始谋划明年、甚至更远的目标。医院有一个大的目标,这是省卫健委郭玉芬主任给我们定的调子,最近我们又加了一项内容,这就是我们要办成陇西南区域医学中心、医院的一面旗帜、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东西协作健康扶贫的典范工程,从而服务于三省五区万人口、42个各族人民群众。这一口号我们要响亮地喊出来,这面旗帜我们要高高地举起来。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名不正则言不顺”,新的长征出师要有名,这就是我们的名。我们要达到这个综合性的目标,目的是服务好人民群众,而不是为了挣钱。当然钱一定要挣,医院无法发展,但挣钱是手段不是目的。“拼命挣钱,拼命花钱”,这是厦大附一给我灌输的新理念,拼命地挣钱,完了之后拼命地花钱,花钱分到两个部分,一半分给职工,调动积极性,医院发展,买设备、引人才。要持续不断地往前走,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坦诚地讲,这个目标定下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和院长多次反复考虑,经常交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院领导。院领导是干什么的,毛主席曾经是我们新中国的最大领导,让我们看看伟人的领导魅力。毛主席毕业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按现在的话讲,毛主席是一名中专生,但毛主席一生从事的事业和他所学的专业没有关系,他从事的事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毛主席作为领导,当时在延安抗大的时候有人问过毛主席,领导是干什么的?毛主席说,领导是远方地平线上还没有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能预料到将会出现这些事情并且想到了处理这些事情的办法,这就是领导。后来,毛主席说得更清楚,“领导就是发现问题,掌握*策”,“没有重点,就没有*策”,*策要针对主要矛盾,要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世界各国的发展,一种是均衡发展战略,一种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普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就是优先发展一部分事业,这一部分事业把这个国家支撑起来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处理别的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致道理是这样的。医院也一样,从医院目前的情况来看,就是要走非均衡发展战略之路,要有重点地发展,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是我们下一步应该走的路子。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巩固三甲成果的基础上,走“名医、名科、名院”之路,这个我和安院长最近一直在反复交流,同厦大附一王院长也在交流,医院如何能够快速形成竞争力,就是要走“名医、名科、名院”之路,快速形成竞争力,快速形成强的服务能力,这是所有名院的必由之路。华西、西京、阜外、长海、医院,它的名科室也就是两个、三个、甚至一个,一个医院,这就是路子。快速形成竞争能力,要走这种路子。如何走?我想,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讲,从医院层面我们要论证、评估、选择、确定5-10个科室,这些科室是有基础的、团结的、创新能力强的,这样的科室我们选定以后,在未来5年内从人员的配备、设备的配备、人才的培养等各方面要向选定的这5—10个科室倾斜,打造医院的“名医、名科”。如果这些科室中我们打造成功5个,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个定下之后谁都不要有意见,研究生引进后就往这些科室分配,这5个科室提出的设备优先购置,人才优先培养。如果不走这个路子,人人都照顾,就像和面撒面泼一样,给所有人都撒了一点面,导致所有人的面都不够,最后饿死。毛主席说没有重点就没有*策,这就是医院的*策。
第三点我谈谈人才战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在科室推荐、医院评估的基础上实行“百人计划”。“百人计划”除了科室推荐的骨干以外,“双一流”本科生、研究生应尽尽进。我为什么要说应尽尽进?我知道个别的“双一流”本科生也是不行的,也有个别的研究生他也没有发展前途,但大部分人底子是好的。这个人员可以超过人限制,可以是人、人、人,这些人我们通过实践锻炼,通过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渠道,把他们培养成我们自己“不走”的业务骨干。这些人的培养,包括我们以后人员的培养都不能再走以往老路去兰大一院、二院、医院进修培训,医院不批准,经费不报销。因为去的人很少有人认认真真接受培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回家、明天媳妇来看望、后天带上亲戚朋友逛商场买高跟鞋,就没有安心地学习。要去就要医院,哪怕我们多花些钱。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建医院、上海九院、厦大一院、医院、医院。医院我们的人去不但花的钱少,而且人家还给予补助,为什么不去?我们的人员培训,医院还容不下你吗?医院是整个华南地区的胸痛认证中心总部,难道还装不下我们这些人?医院医院,我去以后非常震撼,科室齐全,各种业务开展有序。医院去以医院,像是一个非常舒服的接待宾馆,十几台介入手术同时开展,如同我们平常输液一般。医院做个心脏支架、主动脉夹层术到处宣扬,人家十几台手术同时开展,我们进去参观的时候人家根本管都不管,一拨医生做手术,另一拨人医生做准备,医护人员已经穿好铅衣,这台手术出来后第二波人进去又开始手术,流水线式的做业,难医院还装不下你吗?我们选定的这些人要培养好,医院的未来就要交给我们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在座的各位以后生病就要找他们看病,而不是再跑到兰州,要达到这个目的。
第四点我想说,我们讲“以患者为中心,医院”,因此有些科室虽然不强不大,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强做大。这个不在“名科、名院”之列,我们也要把它做强做大。这些科室是什么科室?比如说,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高,我们的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围产医学这一块必须要做强。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要形成闭环,这个非做不可,这些科室强也好不强也罢,必须要做强,要不医院的宗旨。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疾病等多发高发,因此,内分泌、老年病、心内、心外、神内、神外,肿瘤从发现到治疗到延长生命、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闭环一定要形成,这些科室必须发展,不发展不行,这是我们的使命。五大中心现在要建立联盟,其中像胸痛中心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能力,卒中中心明年5月份要通过国家认证。我在考虑五大中心建立联盟的事要列入适当的预算,给予一部分经费。要不然下去建联盟,车费谁承担?餐费谁承担?下去以后要宣传我们自己,吸引病人,医院建立联盟。甚至乡镇发现胸痛、卒中患者就可以医院。
第五点我想说,我们有些科室要做锦上添花的工作,要靠自身的奋斗在陇西南打出一片天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皮肤科,就要与厦大一院的皮肤科形成强强联盟。厦大一院皮肤科一年的门诊量70万人次,超过医院一年的门诊人次,医院专科不值得去学习?我们的眼科与上海九院的联盟已经建立,但医院眼科和上海九院的联系还不够。九院眼科是世界一流的眼科,想到上海九院培训进修的医生在排队。郭文毅主任答应过我们,只要我们的人员到九院培训,优先提供各种便利,这个机会一定要抓紧。还有我们的耳鼻喉科、口腔科、血液风湿科,要成为医院的特色科室,这些科室主要靠自己奋斗,医院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一些薄弱的科室就要像郭玉芬主任说的“要跳起来摘果子”。比如,小儿外科,已经有了好的开头,要乘势而上。烧伤科,医院没有规范的专科烧伤门诊。同样的道理,科室内部要有重点的走“专病、专家、专治、专科”之路,主治什么病,治这种病要在业内著名。这次厦门之行,甲状腺外科打造的就是强,在强手如林的厦门,张福星院长在甲状腺手术领域享有相当高的位置,现在甲状腺外科全国有名,独立成科,专攻甲状腺手术。我们就要走这种路子,不要去经营人人会干的事情,每天做阑尾炎手术,医院都会开展的技术,没有优势。医院,医院不能治疗的疾病。
第六点谈谈厦门之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次去厦门对接,让我们又学到了不少先进东西。在对接座谈会前我做了充分准备,临走之前也反复交代我们要对接什么事情?要提什么要求?这次临夏州医疗卫生领域组团到访厦门,市卫健委相当重视,每场会议,有关负责人几乎全程陪同参与,沟通交流的每件事都一一记录在案。这样做的目的医院签订协议,医院在东西扶贫协作中做了哪些工作?哪些任务没有完成?这让我们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我也感觉到,医院发掘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从潜力上讲,我们比厦大一院还具有优势,厦门多万人口,和我们临夏州的人口差不多,当然流动人口也有多万,合计就是多万。但是各大名院遍布全市,名医更是不计其数,都在竞争。相比之下,三省五区万人口在这么大的辐射范围之内,综合医院。因此,由医务科史有喆负责将厦门之行做成PPT,在全院进行分享学习。在医院发展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非常多,如厦大一院、医院、医院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好老师,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此次厦门对接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对接也是非常有必要,加深了感情、明确了需求,我们提出的需求厦门方面基本上给予了满足,医院已经做了安排,相关事宜形成文件,以正式文件呈厦门市卫健委,医院医院,作为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协议,一步一步抓落实。尤其最应该学习的是疫情防控方面的做法,厦门市采取的是“外防输入、人物同防”策略,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厦门是海关城市、港口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国际国内的密切交往,进出口人、货物,重点检测都放在了这一块。流行病,“没有源,就没有流”,传染病是传播进入的,源头管控很重要。医院也一样,如果没医院,想得新冠都是不可能的。刚才安院长已经说了,发热病人要形成闭环管理,在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出来前,不准其进入门诊、住院部,这就是闭环。厦大一院的信息化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人家的信息化水平非常强。现在,我们要在信息化这一块苦下功夫,周一例会上我还要对信息科做具体安排,是信息化支撑起了厦大一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没有强大的信息化作为支撑就没办法管控,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厦大一院的日间手术管理中心我们要平移过来,人家的麻醉科、手术室是一个合成单位,日间手术室由麻醉科统一管理,这些都是好的管理手段,都要平移过来借鉴学习,拿来所用。
当然学科能力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就需要3—5年的努力,我想,我们要目标一致,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医院”,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医院要成为辐射三省五区万口的陇西南区域医学中心,我们医院有他的一席之地,都要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地医院工作、生活时心情舒畅、愉悦,而不是痛苦的。我们的人文环境、*治环境都要变得更加风清气正。只要目标一致,就可以一心为民,我们所有想问题、干事情围绕这一个目标就不会产生分歧,我们就会上下一心、努力拼搏,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供稿:马丁援整理:祁培峡
美编:马丁援审核:马丁援
发布:*建伟
扫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