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
年5月份的朝鲜,天气中还泛着丝丝凉意,刘思齐也带着孩子们来到朝鲜大榆洞毛岸英烈士的墓前,诉说着自己对于曾经爱人的思念。
而刘思齐的此次朝鲜之行,也终于兑现了她当年跟毛主席的一个承诺。
毛岸英于爱人决别,奔赴战场
年夏,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后不久,韩国军队便在朝鲜军队的进攻下被打到节节败退。面对这样一个战况,美国立刻拉起了一支所谓的“联合国军”,叫嚣要在感恩节来临之前打到鸭绿江。
当美国的飞机和炮弹一次次掠过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村庄时,深谙唇亡齿寒道理的毛主席力排众议,派出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中央的出兵决策做出后,各项出兵前的动员准备工作也随之展开,毛岸英知道国家做出入朝作战的消息后,便央求父亲和彭德怀,自己也想为保卫新中国而战,由于原定的俄语翻译无法按时随军出征,便由曾经赴苏联留学过的毛岸英顶上。
接到上级的工作调令后,毛岸英便需要跟着彭德怀他们立刻飞到沈阳,由于这份调令实在是太过突然,毛岸英也无法抽出时间来跟妻子刘思齐正式告别。原本在北京机器厂做工的毛岸英也被临时调回。
毛岸英只好托毛主席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帮忙给妻子带个话,让刘思齐知道组织派自己出差去了。
好在几天后毛岸英再次因为工作原因赶回了北京,但刘思齐在这段时间里却因为急性阑尾炎医院,听到妻子住院的消息后,毛岸英也忙赶了过去。
可由于战况紧急,留给这对小两口团聚的时光也是那样短暂,仅在妻子的病床前陪护了两夜后,毛岸英再次接到命令,要在10月15日一早随彭德怀再次飞回沈阳。
由于这时候的人员调动还处在保密状态,毛岸英即便是在面对着自己的妻子时,也不能随意透露自己的去向,而是在10月14日晚上淡淡的对刘思齐说道:“我明天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我走了,通信不方便,如果没有接到我的信,千万别着急!”
病床上的刘思齐此时还有些虚弱,但她在听到丈夫即将远行的消息后,还是在一瞬间紧张了起来:“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面对妻子的询问,毛岸英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不知在跟妻子聊了多久后,毛岸英随口问道:“北边有个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听到丈夫的这个问题后,刘思齐不由得猛地一惊,因为她知道这时候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正在打仗,一瞬间,许多个猜想都涌上了刘思齐的心头,她不由得脱口而出了自己的疑问:“怎么,你?”
看到妻子略显焦急的面容后,毛岸英连忙跟妻子改口,故作轻松的逗了逗刘思齐:“我是在考你的时政哩,担心你读死书,都读成书呆子了!”
夫妻二人临别前,毛岸英向妻子郑重的嘱托道:“照顾好父亲和岸青......”
夜色已深,医院的长大衣一医院大门的入口处,尽管深秋的风已经有些刺骨,但刘思齐还是一直目送着岸英离开,毛岸英的背影也渐渐隐入到了无边的黑暗当中。
第二天一早,一架军用飞机缓缓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向着我们国家的东北方向飞去,任谁都不知道,毛岸英这一去,竟然便成为了跟自己亲人的永别。
在跟随先头部队一起跨过鸭绿江后,毛岸英也成为了大家口中交口称赞的毛翻译,跟彭德怀他们一起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附近工作和生活。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也正是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所大肆轰炸的第一目标。
年11月25日清晨,志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听到防空警报后,便硬拉着正在处理情报的毛岸英躲进了防空洞。
等到敌机空袭结束后,大家才三三两两的从防空洞中转移了出来,毛岸英想到办公室中还有一份重要资料,连忙进到办公室中加速整理。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已经飞远了的四架敌机竟然再次掉头,并向指挥部中投掷了数百枚凝固汽油弹,志愿军总部也在眨眼间成为了一片火海。
在一具被烧焦的战士遗体上,尽管大家已经无法从面容上分辨他究竟是谁,但根据他腰间那把斯大林所赠予的德制手枪跟手腕上那只苏联手表的残壳,人们也在瞬间内确认了身份。
不知过了多久,震惊中的彭德怀才从通讯参谋那里要来了一张电报纸,开始亲自起草一封送交给毛主席的电报,这封电报内容很短。
但就是这样一封电报,彭德怀却哽咽着写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彭德怀也不知道究竟自己如何做,才能给毛主席一个交代。
当毛岸英同志牺牲的消息传回中南海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一时间没了主意,不知是否该将这一噩耗立刻报告给毛主席。
思来想去多时后,大家一致决定先去请示下周总理,在这个特殊时刻,也只有周总理能替大家做一个最终决定。
因为毛主席这两天的身体状态不太好,等到毛主席在新六所休息时,彭老总也再次给中央拍来了一封电报,周总理最终拍板:“不要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报告主席吧!”
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叶子龙这才带着两封电报,缓步走进了毛主席办公室,这时,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在把电报交到主席手上前,叶子龙小声的叫了声:“主席!”,说完便默默地站在了一旁。尽管那两封电报极短,但毛主席这次却盯着它们足足看了三四分钟,等到毛主席再次抬起头来时,尽管他的脸颊上没有泪痕,但却是满面的哀伤与悲凉。
许久后,毛主席慢慢将凝滞的目光移到了面前的茶几上,似乎想要去拿一下前面的香烟,但由于双手止不住颤抖的缘故,半天也没有从烟盒中抽出一根。
最后还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毛主席才终于将香烟递到了唇边,向旁边的工作人员摆了摆手说道:“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忍着悲痛听完身边人员的工作汇报后,毛主席强撑着精神嘱托了最后一句:“这件事暂时不要告诉思齐!”
对儿媳隐瞒毛岸英牺牲消息,“骗”了刘思齐整整三年
毛主席既是国家的主席,也是岸英跟思齐的父亲,毛主席已经考虑到,这时候毛岸英跟刘思齐结婚才刚满一年,思齐又怎能接受丈夫突然离去的噩耗?
由于毛岸英临行前的嘱托,尽管刘思齐这时候还在上学,但她每周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看望毛主席。有时候,刘思齐也会向毛主席打听下毛岸英的消息,问下岸英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寄回一封信来,问下岸英现在在干些什么。
听到儿媳的疑问后,毛主席心中已经是悲痛不堪,但对于毛主席来说,思齐不仅是是他的儿媳,更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半个女儿。为了保护刘思齐,每当刘思齐问到有关毛岸英的问题时,毛主席都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用其他话题搪塞过去。
毛岸英的部分遗物一直被保存在毛主席身边,每当毛主席看到儿子那些生前的物品后,毛主席都久久无法释怀,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儿媳刘思齐。
因此在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打响后,毛主席便向组织上提出了一个申请,希望组织可以同意自己离开北京,去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精力编纂《毛泽东选集》。
在河北石家庄呆了两个月后,毛主席才再次返回了他在北京的居所。而在这段时间中,一位不知道其中内情的中央摄影组组长,却送给了刘思齐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张毛岸英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的照片。
照片上的毛岸英如往常一般眼神坚定、意气风发,这张照片在暂时缓解刘思齐对丈夫思念之苦的同时,也让刘思齐第一次知道,毛岸英这么久都没给家里寄来一封信,原来是奔赴朝鲜战场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当刘思齐向毛主席求证这一消息时,毛主席也只好艰难地向思齐解释说,毛岸英正在朝鲜战场上从事翻译工作。
刘思齐也是从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自然知道一些涉及到军事机密的消息不能随意向外透露,因此当她得知岸英正在前线工作时便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安心等待着战争结束,等待着自己的丈夫可以平安从战场上归来。
从此之后,刘思齐也将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跟照顾爸爸跟毛岸青上,毛主席也一直向思齐隐瞒着毛岸英牺牲的真实情况,而这一瞒,竟然整整瞒了三年。
年7月,伴随着联合国军的节节败退,板门店谈判也随之展开,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即将把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彻底收入囊中,刘思齐也开始憧憬着当自己某一天推开房门的时候,可以看到从远方归来的丈夫正带着微笑站在门外。
但随着停战协议的签署,朝鲜战争也一步步结束,刘思齐却始终没有听到毛岸英即将回国的消息,一股不好的预感也渐渐涌上了刘思齐的心头:“后来我觉得不对劲了,一些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首长、战斗英雄见了我都特别客气,又相当谨慎,经常是谈几句话就赶快躲开。我实在忍不住了,想打听情况,就到主席办公室里去问!”
年7月27日,朝鲜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在外征战了三年的志愿军将士们也终于可以回家跟亲人们团聚,毛主席也知道自己是时候该告诉儿媳刘思齐,毛岸英已经牺牲的消息。
当刘思齐再次来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时,周总理也正陪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斟酌再三后终于将毛岸英早已牺牲一事给讲了出来。
尽管在此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向刘思齐讲过,毛家已经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牺牲了太多的家人,当刘思齐听到那些革命故事从爸爸口中讲出来的时候,刘思齐也明白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毛家人,就应该把这种不怕牺牲的传统给继承下去。
但当刘思齐从爸爸口中听到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一股极端的悲痛瞬间便从心底涌了上来,仿佛要活生生把她的心给撕成两半,毛岸英已逝,刘思齐也不能再为自己的丈夫做些什么,只能用泪水来宣泄心中的悲伤和绝望。
毛主席看着痛哭不止的儿媳,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也陷入了浓重的悲痛当中,旁边的周总理见势不好连忙上前握住了毛主席的双手。当那冰凉的触感传到周总理身上时,周总理也不由得吓了一跳,连忙向刘思齐说道:“思齐,你要节哀,爸爸的手都冰凉了!”
这时候的刘思齐才猛然发觉,毛主席已经脸色苍白,木然的坐在了椅子上,刘思齐也连忙收住泪水,过来安慰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爸爸。
直到这时,刘思齐才明白爸爸的心究竟有多痛,尽管毛岸英已经走了,但当她之前在主席面前提起岸英时,毛主席也一直强颜欢笑的回答着她的问题:
“作为孩子的亲人,真的太难太难了,但主席做到了。我也是太不懂事了,一直稀里糊涂的......他一直隐忍着巨大的悲痛,陪着我笑,哄着我笑。”
尽管毛主席一直都在为逝去的儿子而悲伤,但他依旧在努力帮刘思齐走出这段过往,为了让刘思齐开启新的人生,毛主席建议刘思齐到莫斯科大学读书。
刚到莫斯科时,由于刘思齐还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当中,再加之水土不服,刘思齐不由得在大学中经常生病。
为了鼓励刘思齐振作起来,毛主席也常常寄信过去:“亲爱的思齐儿:给我的信我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
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刘思齐也顺利回到了国内工作,但主席却一直在为刘思齐的未来考虑,刘思齐虽从未想过改嫁的事情,但毛主席却始终记得:“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很远,你不能这样过一辈子。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但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的生活,爸爸心里不安,你就在找个对象吧!”
在毛主席的多次开导下,年2月,刘思齐和空军学院的杨茂之同志重新组建了家庭,并先后生下了四个子女。
毛主席的嘱托,刘思齐记在心里
年2月,是刘思齐第一次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毛主席也提出要让刘思齐去朝鲜看一看毛岸英。
为了不惊动朝鲜政府,刘思齐扮作任荣将军的随行人员,一路来到了朝鲜桧仓烈士陵园。当任荣将军告诉刘思齐,其中一座白色圆形墓碑就是毛岸英同志的墓时,汹涌的泪水瞬间从刘思齐眼中夺眶而出:“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父亲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来晚了......”
由于极度悲伤,刘思齐在毛岸英的墓前几乎要晕厥过去,最终在旁边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勉强站了起来。等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刘思齐一边啜泣着一边弯下腰来,从毛岸英的墓前取了一把土,然后便将这把土包在了自己贴身带着的手绢里。
从朝鲜回来以后,精神上陷入极端痛苦状态的刘思齐也迅速病倒,医院休养。毛主席在听说了刘思齐的近况后,连忙给她写了一封信,开头两句便是:“意识为主、医药为辅。”
这封毛主席的亲笔信无疑是一剂最好的强心针,也让刘思齐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明白自己之所以垮掉是因为精神上的崩溃而不是身体上的孱弱。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刘思齐的身体也终于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而她也需要再去见一次毛主席,将毛岸英墓地的情况告诉给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后,刘思齐给毛主席讲了她们扫墓时的经过,甚至还将朝鲜桧仓烈士陵园的建筑给毛主席描述了出来:“有六角亭,就是从陵园的大门进去,个台阶,代表我们万志愿军,再上去在这个台阶前面有一个匾,就是浩气长存,通过这个平台又有台阶上去,又有一个平台。”
当毛主席问到这个平台上有什么时,刘思齐也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很大的花岗岩还是大理石的石座,上面有一个志愿军端着枪的铜像,很高。”
两人交谈到最后时,毛主席想了很久后向刘思齐嘱托说:“思齐你将来有机会,你还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
毛主席这句话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刘思齐才想到自己应该去岸英牺牲时的地方看一看:“扫墓好像是一种纪念的意思,但是去大榆洞......我是一种朝圣的心情。”
在之后的许多年中,刘思齐先后两次跟政府代表团一起去到朝鲜给毛岸英同志扫墓,由于代表团的既定行程中并没有去大榆洞一项,刘思齐也不好因为自己的特殊要求而让代表团更改行程。
即便刘思齐已经离大榆洞很近,但她却始终没有机会去到岸英牺牲时的地方看一看。直到年5月时,刘思齐才第一次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的大榆洞,找到了毛岸英当年牺牲的地方。
当年用作志愿军指挥所的矿洞尽管曾经被美军的汽油弹炸毁,但现如今已经被朝鲜给保护了起来,并在旁边复刻了一所当时的指挥室。
当刘思齐站在这里的时候,她的目光仿佛可以穿透时间的桎梏,可以清晰地看到岸英牺牲时的场景,可以看到这块土地上曾经浸染着的毛岸英的鲜血。
尽管距离毛岸英的牺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当刘思齐想象出岸英生前的最后一刻时,心口处仍旧是撕裂一般疼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假设是在战场上,一颗子弹就结束了生命,可能我的感受要淡薄一些......我觉得他献出生命的这个过程让人不敢想象,也无法忍受的。”
在离开大榆洞时,刘思齐再次从毛岸英牺牲地的台子上取了一抔土,那是刘思齐的孩子们帮她从台子上取下来的,刘思齐想要用这抔土来表达自己对于曾经爱人的思念。
对于刘思齐来说,她带回来的不仅是一抔土,更是毛岸英的英灵,看着这些土,仿佛毛岸英从未离开,而是一直都陪伴在自己身边。
刘思齐的这次朝鲜之行,不仅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也是兑现了自己当初跟毛主席之间的那个约定。毛主席也可以借刘思齐的眼睛,再看自己的儿子一眼。
当后来刘思齐老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主持人问了刘思齐一个问题:“这次在朝鲜您觉得所有愿望都实现了吗?”
刘思齐短暂地思考了一下:“没有,我没有满足的心愿就是,能让我一个人坐在毛岸英的墓前,坐上一天一夜,三天三夜。”
结语
毛岸英同志牺牲后,有人曾提议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北京安葬,但毛岸英同志最终还是作为牺牲的十数万志愿军将士中的一员,被安葬在了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毛岸英与刘思齐的感人事迹,也永远值得被我们下一辈人学习、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