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毛肌
立毛肌是与毛囊有关的一种平滑肌,又叫作“竖毛肌”。当这些肌肉收缩时,会导致毛发竖立起来。拥有茂密身体毛发的人类祖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让毛发竖立,也就是“炸毛”,有助于吓跑掠食者。另外,毛发竖立还可以减少毛发间的空气流动,有助于体表热量的存留,让人类祖先更能适应寒冷的天气。
对于现代人类短而少的毛发来说,立毛肌已经丧失其功能,如今只留下了受到刺激时起鸡皮疙瘩的表现。
2、瞬膜
瞬膜,又称第三眼睑,是脊椎动物中的无尾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用来遮住角膜,借以湿润眼球的身体部位。例如鸟类,在空中飞行时,可以利用瞬膜来抵御风沙对眼球的伤害。
现代人的瞬膜已经退化,变成残存在眼内角,不能活动的半月皱襞,想要湿润眼球,只能通过眨眼进行。
3、动耳肌
动耳肌包括耳上肌、耳前肌和耳后肌,利用肌肉的收缩可以让耳朵自由转动,作用是改变耳廓方向,集中收集某一区域内的声音,已探测猎物和提防天敌。
由于人类进化为自立行走,颈部变得灵活,现代人类可以通过转动头部获取各个方向的声音。动耳肌已经退化,大部分人的动耳肌仅有固定耳朵的作用,只有少部分人还可以随意操控自己耳朵的活动。
4、掌长肌
将手腕的后部放在桌子上,然后将拇指触碰到小指上,手腕上可能会出现一块肌肉,成为掌长肌,这块肌肉最早的作用为原始人类提高爬树能力以及抓地力。
现代人类只使用双脚走路,这一肌肉的作用逐渐退化,目前人类的掌长肌以及不能提供实质的屈升力,约4.6~26.6%的亚洲人已经没有这一肌肉。
5、智齿
在16~35岁之间,大多数人类会发展出第三组磨牙,原始人类使用根、叶、肉和坚果等食物。
随着工具的应用,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物变得细软,人的下巴变得越来越小,而智齿并未迅速退化,这导致很多人面临智齿萌出,带来的牙齿健康问题。
6、阑尾
阑尾是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的只有一个开口的小盲管,一般认为是大肠的残余扩展。阑尾的作用是存储细菌,对于以素食为主的人类祖先有着巨大作用,可以帮助人类消化植物的纤维素。
现代人类的阑尾已经明显退化,大部分结论都已认为阑尾对人体作用不大,阑尾切除已经作为阑尾炎的常规治疗手段,切除后确实未见对人体有明显的影响。
7、尾骨
尾骨是一个残留的尾巴,通常有第3~5节尾椎融合形成,地球上几乎每一种哺乳动物都会在胚胎时期拥有一条尾巴。
人类的尾巴通常出现在第14~22周之间,随后被吸收形成脊柱结构,仅残留下一小截小尾骨。对于现代人来说,尾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在一些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有一小部分人的尾骨没有被吸收,还会长出尾巴,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切除。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