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席记者刘广超实习生康飞通讯员谷运岭文图
“连续值班后,面对急诊室转来的紧急手术,他从上午9点进入手术室一直都没有出来,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当连续14个小时做了5个手术后,终于累到在手术台前。”11月2日,医院,说起脊柱外科的同事李程,医院的医护人员感慨地对大河客户端记者说,这样坚守医德、始终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同事,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值班二十四小时后
急诊患者接踵而至
10月31日上午,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李程在值班二十四小时后,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查完房、完成术前讨论后,李程安排了第二天的两台手术,一台颈椎前路手术、一台腰椎滑脱。
一天两台脊柱手术,对于李程来说经常会遇到。面对已经常态化的工作模式,李程并不感觉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当天晚上,李程的科室连续来了两位急诊患者,一位是颈椎外伤患者并不全瘫痪,另一位是腰1椎体骨折并全瘫患者。
“两位患者都需要24小时内完成脊髓减压,这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希望才能更大。”李程的同事告诉记者,当时李程马上开始了术前的严密准备。
11月1日凌晨,李程所在的科室又收治了一位被木材刺伤的患者,异物残留在体内,X线片不能显示。查体过后,李程认为,必须立即急诊探查取出异物,不能等待,否则患者感染等风险急剧增加。
十四小时五台手术
未曾进食累倒在地
11月1日上午9点,李程和同事们走进手术室内,5台手术有条不紊地开始。
“脊柱手术不同于其他手术,椎管内神经众多、血管密布,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各器官联系着,脊髓被包裹在椎管之内,不仅非常柔软,也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部分,在仅几毫米的空间里,手术刀每一个动作甚至内固定钉子每一个毫米的移动,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瘫痪或死亡。”李程的同事告诉记者,所以在手术中李程的精力一直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之下。
晚上10点多,最后一台脊柱骨折并瘫痪的患者手术接近尾声。该患者是腰1椎体三柱骨折,患者的脊柱极度稳定,脊柱侧方移位、成角并后凸畸形,腰1椎体前缘的高度压缩的只剩下不足1/10。医院关节脊柱外科副主任兼脊柱外科副主任李玉伟,经过细心、仔细的矫形,不但对脊髓完全减压,而且椎体的高度接近完全恢复、侧后凸畸形完全纠正。
当晚11点左右,当最后一台手术结束时,李程突然脸色发白、浑身乏力、胃肠痉挛,再加上体力透支,瘫倒在手术台前,被同事们赶紧搀扶到一侧靠着墙坐下。随后,手术室护士董铁柱迅速拿来葡萄糖,为李程补充能量。
“之前已经连续值班,今天又从上午9点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这期间为了为手术节省时间,他只是补充了一些水分,一直没有吃东西。”董铁柱对记者说,李程斤的体重、的身高,经常参加篮球赛等体育运动,医院身体一直很棒,这次瘫倒就是累的了。
加班加点已成常态
医者仁心守望生命
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李程就来到了医院脊柱外科。参加工作以来,加班家点、急诊手术对李程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每天手术有2-3台。“我们科室大多都是外伤导致瘫痪的病人,遇上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以达到最佳疗效。”李程告诉记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遇到危重病人急需手术,他和同事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
“曾经有位老太太,在平房上晒豆子不小心摔下来,导致四肢瘫痪,我们紧急给她做了手术,后来有一天老医院,给我们送来了自己地里种的香菜表示感谢。”李程向记者回忆说,当时看着绿油油的菜叶,他和同事们拉着老人的手,心中的自豪感瞬间“爆棚”,他感觉自己的职业非常神圣,平时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记者了解到,像李程这样的医护人员,医院有不少,特别是临床上的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已成常态化。年3月19日下午,该院护士王晓琰刚参加完一个高龄、高危病人的阑尾炎手术,没有休息再次投入到一个重症患者手术中,3个小时手术成功后,王晓琰身体虚脱;前不久,该院普外二科主任刘清泉,在自己术后身体还在输液时,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拖着病体为患者做手术;……
“医疗工作就是这样,她的特殊性在于当面对紧急突发事件或者急诊病人时,需要的不是理由,而是行动,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不管你在当时在什么地方,不管您是否在休息,你需要做的就是准时地到达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医院院长王海蛟对记者说。
来源: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