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院内,毛岸英握着病床上妻子的手,情深义重地嘱咐刘思齐:
“我要出差一趟,交通不便利,你收不到我的信,不要着急。我不在的时候,你要每个礼拜都去看望爸爸,还要照顾好岸青。”说到这里,毛岸英顿了顿,“无论出了什么情况,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都要坚持完成你的学业。”
彼时的刘思齐并没有多想。她做完阑尾炎手术不久,以为丈夫是担心她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她的学业,却万万没有料到,面前的人儿已经瞒着她,决定奔赴朝鲜战场。
分别的时候,刘思齐坚持送毛岸英到门口。毛岸英走出十几步远,回头看到妻子孱弱单薄的身体,突然拧身,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一躬后,未料是永诀。
一、相似童年引共鸣
年3月2日,刘思齐出生在湖北。不同于其他家庭增添新成员时的喜悦心情,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抱着瘦小的女儿,却是笑容和眼泪相和。
她的女儿多么命苦!未出世时就失去了父亲,未来跟着她颠沛流离,要在隐蔽与转移中度过整个童年。
还是婴孩的小思齐当然无法理解母亲的复杂心情。她咿咿呀呀地看着母亲,眼睛里写满了无忧无虑。待到她记事后,母亲才告诉了刘思齐有关父亲的事。
她的父亲刘谦初是大革命时期的山东省委书记,因为遭到叛徒的出卖,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张文秋一齐被抓进了监狱。
在刘谦初被押送上刑场之前,张文秋紧紧地抱着他,哭着说:“谦初,你给我们的孩子起个名字吧!”
“不论男孩儿女孩儿,就叫思齐吧!不管你们流落到哪里,都要思念齐鲁,思念故土,希望她有一天能够回去……”
这是刘谦初对于未出世的女儿最后的期盼。年4月5日,他戴着沉重的镣铐走上刑场,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赴死。
刘谦初死后,没有暴露党员身份的张文秋被释放,数月后生下了刘思齐。待到刘思齐长大,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革命的种子就深深地在她心中埋下,生根发芽。
同样是革命的后代,当十四岁的刘思齐和毛岸英初见时,有着相似童年经历的两人已经注定会走到一起。在监狱中度过的童年,又有几个孩子会有这样的遭遇?
毛岸英八岁时和母亲一同被抓进监狱,亲眼看着敌人拷打审问母亲,最后眼睁睁地看到母亲被从牢狱中提出。
他死死抱住母亲的腿,可是一个孩子的力量如何与几个大人抗衡?母亲被带走,片刻后毛岸英听到了一声枪响,母亲再也没有回来。
而刘思齐一生都没有见过生父,在娘胎里时就坐过牢。她的母亲张文秋重组家庭之后没两年,他们全家又被抓进了新疆的监狱坐牢,一押就是四年。可以说,她是在监狱里长大。
他们遭遇过同样黑暗的童年,对敌人的仇恨和革命复仇的决心不用刻意栽培就茁壮地在心中成长。深深的共鸣让两个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毛岸英在信里嘱咐着刘思齐一定要好好学习,有了文化才能搞好革命。
刘思齐的品行和她与毛岸英的交往被做父亲的看在眼里,毛泽东也喜欢这个聪明踏实的女孩儿,时常喊她到家里玩。一来二去,在邓颖超的牵线下,毛岸英和刘思齐终于在西柏坡确认了恋人关系。
二、两心相印结连理
对于刘思齐,毛主席是十分满意的。刘思齐的父母是他与杨开慧共同的战友,在刘思齐尚未出世的时候,两家就开玩笑要结亲家。
在刘思齐五六岁的时候,毛主知道了她是为党捐躯的刘谦初的女儿,当即认她做干女儿,之后又有意让刘思齐成为自己的大儿媳。可是在两人的婚事上,毛主席却和儿子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在恋爱大半年之后,毛岸英认为他和刘思齐的关系已经成熟,是时候更进一步。二十六岁的小伙子迫不及待地想要组建自己的小家,他把和刘思齐结婚的愿望和父亲一说,却遭到了毛主席的极力反对。
当时毛主席正在筹划着解放战争,运筹帷幄着想要用五年时间彻底歼灭国民党。毛岸英说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仗又打不完,为什么不能先结婚?
毛主席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部队连长以上的干部,不满三十岁不能结婚,毛岸英才回国两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第二,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岁的女性不得结婚,而刘思齐还只有十七岁半。
毛岸英一心想成婚,闻言反驳道:“我在中宣部工作,又没当兵,为什么把那规矩套在我头上?思齐按照民间的算法,已经十八岁了,可以结婚!”
父子俩就这样起了争执,出屋的时候都是面沉如水。等在屋外的刘思齐看到这副情形,听了毛主席的反对意见,乖巧地点头:“好吧,我听爸爸的。只要岸英真心爱我,等三年五年再结婚,我也愿意。”
毛主席看着刘思齐欣慰地笑了,毛岸英哼了一声负气而去。最后,在统一了战线的毛主席和刘思齐的共同努力下,总算让毛岸英放弃了立即结婚的想法。
时光如梭,转眼几个年头过去。年,全国终于解放,10月1日开国大典后,新中国正式成立。毛岸英当然无比高兴,不仅为革命的彻底成功,更为他一桩心愿终于可以了结。
这一天,从中南海回来的毛岸英喜笑颜开地跑回家中,紧紧地抱住刘思齐:“思齐,爸爸同意了!爸爸批准我们结婚了!婚期就在10月15号!”
刘思齐高兴得满面通红,两人立刻着手开始筹备婚礼。他们打扫了用作新房的宿舍,又向公家借来桌椅板凳,最后在长辈的指点下定了邀请宾客的名单。
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毛主席掏钱办了一桌酒席,长辈亲朋们到场观礼,这个新中国规格最高、却也是十分朴素简单的婚礼镌刻下了这一对新人的喜悦心情。
结婚之后,刘思齐和毛岸英没有沉溺于新婚的甜蜜。婚假还没休满一半,两人就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毛岸英时常要随彭德怀元帅各处奔波,一对新婚夫妻聚少离多。
年10月,刘思齐因为医院,手术后住院休养。毛岸英赶回妻子身边的时候,她已经结束了手术,正在恢复期。
刘思齐无比惦念出差在外的丈夫,见到他就握着他的手,絮絮地说着。她观察到丈夫有心事,又知道毛岸英的工作大多涉密,没有主动去问,只等毛岸英开口。
闲话了片刻后,毛岸英果然愧疚地同她说:自己又要出差了,不能陪在她身边。刘思齐心中苦楚,但是明白毛岸英是为了国家奔波,只是带着遗憾道:“又要到哪里去?还有几天就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了。”
说完她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毛岸英的口袋上:“你的钢笔漏水了。我们结婚的时候,收到了一支派克笔,你把它带着吧。你的表是不是也坏了,修好了吗?”
妻子的叮嘱让毛岸英心中的秘密愈发沉重。他掩饰着自己的表情,细致又耐心地安慰着妻子,最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如果刘思齐知道,此去就再也见不到毛岸英了,她一定不会那么轻易地松手。
三、空山凝云不肯流
世上最令人无力又痛苦的四个字,叫做“造化弄人。”
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到一个月,就死在了一次美军的空袭中。噩耗传回,毛主席悲痛之余死死地压住消息,不让任何人向刚出院的刘思齐透露毛岸英的死讯。
刘思齐就这么被蒙在了鼓里,每日里除了工作,就是忧心自己身在异乡的丈夫。毛岸英不在,她对毛主席的关心没有半分减弱。每周她都会抽出时间,专程去中南海看望爸爸。
对于毛主席来说,刘思齐每周的到访对他是一种变相的折磨。他强忍着心里的伤痛,一遍遍回答着刘思齐的提问:“我几个月没有收到岸英的信了,他给家里写信了吗?”
毛主席强作笑容地宽慰:“岸英工作性质特殊,要保密,不能写信。你放心,他一切都好。”
然而到底是瞒不住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停战协议签订之后,志愿军战士一批一批地回国,唯独不见毛岸英,也没有他的消息。刘思齐找到与毛岸英同去的战友询问,对方总是应付两句就匆匆离开。
她察觉出不对来,迫切地追问着。终于,在毛岸英牺牲将近三年之后,毛主席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思齐。她崩溃,她痛哭,她拒绝相信这是事实。刘思齐扑到毛主席腿上大哭,喊着爸爸,握着他冰冷的手。
她要见毛岸英,哪怕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可毛岸英长眠于朝鲜,没有落叶归根。她埋怨毛主席:“为什么不把他的遗体运回国,我连哭他都没处去!”毛主席叹道:“他留在朝鲜,意义更大,你想哭他,就到我这里来吧。”
刘思齐没有这么做,她知道自己的哭泣会让毛主席重新回忆起丧子之痛。她还是会到毛主席家中探望他,喊他爸爸,关心他的生活。而毛主席也没有和她生分,仍旧叫着她“思齐儿”。
年,刘思齐赴苏联深造。她原本打算去学医,毛主席指出她不是可以面对死伤时还能保持全然冷静的人,建议她换个专业。于是她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数学和流体力学,期盼着回国后为祖国的军工事业奉献力量。
她没有忘记过毛岸英。刘思齐抵达莫斯科之后,念念不忘地去了毛岸英青年留学时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幻想着青年在此处读书、写信的模样。
年,刘思齐学成归国,第一件事就是向毛主席汇报她的学习成果。毛主席不仅关心刘思齐的学业,也关心她的生活。他劝刘思齐寻良人再嫁,却被刘思齐用泪水反驳了。
“爸爸,我忘不掉岸英啊!他去朝鲜的时候只说出差,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整整八年了,我连他埋在哪里都不知道,连墓都没有给他扫过,我怎么能接受再结婚呢?”
毛主席的眼睛也湿润了。他被刘思齐对毛岸英的深情打动,批准她到朝鲜桧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看望毛岸英,为他扫墓。并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稿费为刘思齐安排了这次朝鲜之行。
刘思齐临行前,毛主席嘱咐道:“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你代我去看看岸英。此行不能动用公家一分钱,不能见报,也不要惊动朝鲜同志,他们战后也很困难。”
刘思齐到达平壤之后,受到了中国使馆全体人员的欢迎。次日,她以烈士家属的身份低调地进入陵园,谨遵毛主席的嘱托,没有惊动朝鲜政府。
待到刘思齐的双手抚上那刻着“毛岸英之墓”的水泥墓碑时,那冰冷粗糙的感觉才真正告诉她:毛岸英真的已经离开了,永远不会再回来。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得撕心裂肺。
相见时难别亦难。刘思齐走前,用手绢拢了一捧毛岸英墓前的土,一步三回头地带着它返回了祖国。她刚落地就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三月才逐渐恢复健康。
她病愈后向毛主席汇报了此行,毛主席点点头,但没有放弃想让刘思齐再婚的想法。他写信给刘思齐,以慈父的语气:
女儿:
你好!哪有忘记的道理?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父字
六月十三日
毛主席对儿媳的情感更像是父亲对女儿。他怕她老来无伴,时时留意物色着合适的人选。终于,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孀居十二年的刘思齐和杨茂之结婚,建立了新的家庭。
年5月,刘思齐以毛岸英烈士亲属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访问朝鲜。她来到鸭绿江边的大榆洞,亲眼看到了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完成了毛主席生前的嘱托。
到今天,刘思齐已经有九十岁的高龄了。被采访到毛岸英相关的问题时,她有些浑浊的眼中仍然饱含思念:“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骄傲。”
从小受到牢狱之灾、亲人离世的打击,新婚不到一年又失去丈夫。刘思齐的一生是坎坷凄楚的一生,是那一代革命者的缩影。
她没有被现实的残酷打倒。在思念的熬煎下,她仍然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毕生所学为祖国奉献着力量。缓慢地、而又坚定地,从灰烬中站起来,继续着生活。
她这一辈子,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丰功伟绩,但仍然值得我们尊敬。死者应当被铭记,而今人也不应忘记,那些如刘思齐一般背负着沉重的回忆与苦难、却依旧选择踽踽前行的人,同样是有大勇气、大毅力的人。
文
闻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