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憋出仨字的是我没错了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外科病,可能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胃穿孔,临床上都可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而同一种外科病,也可能临床表现不同,如结肠癌病人,有的是以便血或腹泻为主,而有的发病时就出现肠梗阻。外科医生不仅要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和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要执行正确的手术操作。这些知识和本领必须亲自参加临床实践才能学到,要予以重视。推荐大四的同学跟着外科老师去历练下,大五的时候主要任务是实习,医院能少去就少去,能不去就不去。大四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的去,比如周末,节假日。这样大多数人出去胡吃海喝的时候,医院急诊科和外科,是最热闹的科室。基本能见到很多学会很多。
狠抓“三基”教育,打好坚实的外科基础
“三基”是指基本知识(basicknowledge)、基本技能(basictechnicalability)和基础理论(basictheory)。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临床各学科的知识,如解剖、病理和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诊断学等。对外科医生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好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就必须熟悉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施行乳癌根治切除术,就应了解乳癌的淋巴转移途径。
Galen有句名言:“一个不熟悉解剖的外科医生要在病人身上做手术而不犯错误,等于要一个盲人完成一座完美的雕刻那样困难。”还有,如何鉴别阻塞性*疸与肝细胞性*疸,就要知道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所以,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要很认真,达到准确无误。若认为这类知识较粗浅而无需用心,结果会使自己认识模糊,既不能对外科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
在基本技能方面,首先要写好病史记录、学会体格检查,这样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判断病情。要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方法。要重视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如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以及引流、换药等,都要按照一定的外科准则,而不可草率行事,否则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其他处理如血管穿刺、胃肠减压、气管插管或切开、胸膜腔闭式引流、导尿等,都需认真学习,掌握使用~
至于为什么要重视基础理论,这是因为它能帮助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如果一个外科医生会手术操作,而不知道为什么要施行这样的手术,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外科的进展,还会造成医疗工作中的差错,甚至危害病人。例如,要解决异体皮肤和器官的移植问题,就必须了解人体的免疫反应;不懂得人体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就不了解休克的病程演变,更不能正确处理不同阶段的休克病人。总之,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才能使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乃至开拓思路,有所创新
以上选自外科学教材~
外科学总论包含很多内容,考过的就是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输血、复苏疼痛治疗和围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外科感染、创伤和烧伤、肿瘤和移植。加绿色的是常考的地方。
然后酸碱代谢失调那里,是有酸碱代谢的详细介绍的,所以这里不在赘述了哦
酸碱代谢详情点击
之后外总的烧伤,小锤子也有整理过。
点这里,没有错
低渗脱水
高渗等渗
恩,是不是知道什么叫温故而知新了
下期好好说说感染那块。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