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就医也是需要缘分的,事实的确如此,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个带有戏剧性的医疗案例。
患者小涵今年5岁,是个女童,从年11月份,她就出现了发烧症状,血常规异常,医院也没查出具体的原因。
医生还一度怀疑她得了川崎病,还注射了“丙种球蛋白”,但还是没退烧。
小涵随后被父母带到广州治疗,一共住了两次院,第一次住了十多天,怀疑是细菌感染引起,用了大剂量的强效抗生素,病情有所好转就回家了。
结果回家十天后又发烧了,又带去广州治疗,住了八九天,病情有所好转后出院了。虽然做了骨穿等检查,但还是没查出具体什么病。
出院后十天,便到了今年春节,春节期间,小涵又发高烧,就近医院治疗。
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应洪接诊后,发现小涵有多种问题: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一按压肚子很痛苦,认为她不是单纯的消化问题。
随后,张应洪主任和小儿外科主任马达对患儿进行了会诊。
“我先进行了查体,一按压孩子的右下腹部,她表情非常痛苦,综合判断,我怀疑是阑尾炎。”马达主任说。
今年2月9日,马达安排小涵做了腹部CT平扫,发现“回肠末端局部肠壁增厚,提示炎性肠病,阑尾里面有粪石”。
(小涵的CT检查结果)
随后,马达主刀做了阑尾切除手术,切下了长约7厘米的阑尾,随后经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病理诊断结果:慢性阑尾炎)
果然,小涵术后第二天就没有再发烧了,其父亲非常高兴。目前,小涵还在术后住院观察,不久便可出院。
(病床上的小涵,很快可以出院了,已打马赛克)
那么
慢性阑尾炎并不是疑难杂症
为什么没被早发现?
孩子的父亲向张应洪主任反映,孩子被怀疑过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川崎病,但都治疗无效。
孩子父亲反映,在广州住院时,医生最后实在找不出原因,也曾想给孩子做一个全身CT,看一下到底是哪里的问题,但当时恰好孩子哭闹不配合,没有做成,迟迟没能确诊……
在很多人印象中,阑尾炎多发于大人,小孩也会得吗?马达介绍,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而且小孩不在少数。
马达介绍,有两种孩子最容易得阑尾炎:
一是快考试的孩子,压力大,紧张,抵抗力下降,消化不好;
二是放假之后“胡吃海喝”的孩子,“过年七天,我们总共接诊了七八个阑尾炎的小孩,几乎每天都有。”
马达介绍,阑尾炎是可以要命的,需要重视,阑尾炎发病时,往往伴有恶心、呕吐、发烧、右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肠胃炎,导致延误送医或误诊,进而危及生命。
前不久,他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儿,这位患儿其实是阑尾炎,医院被诊断为肠胃炎,结果越治情况越差,医院时,阑尾已经化脓和穿孔,肠子乱作一团,出现了感染性休克,生命垂危,经手术和抢救才转危为安。
所以,马达提醒,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时,不要总以为是消化问题,要注意按压一下右下腹部是否有疼痛感,该位置是阑尾,如果按压有疼痛感,有可能是阑尾炎,需要尽快到外科确诊。
来到这里小莞家想说,就医有时候也需要缘分,当然,更离不开医生丰富的经验,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本编感慨做父母的真不容易,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在就医时才能少走些弯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