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橡树教育的第篇文章
红藤
清热解*,活血,祛风
主治: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有个慢性阑尾炎的患者,右下腹经常有隐痛,他自己看到药书上说,一味败酱草乃治肠痈的要药,便不分寒热,采新鲜的败酱草来煎汤吃。
结果腹痛虽然缓解了,但隐隐还有一些胀满,再吃败酱草还是胀满绵绵,他不知道是这为什么,便问老先生。老先生说,败酱草属于寒凉之品,你这慢性阑尾炎,不比急性的。急性热*壅甚,用败酱草清热排脓,导浊下行是有效果。一旦转为绵绵胀痛闷痛的慢性阑尾炎后,大都体质偏虚气血无力,正虚难以运药。所以药物虽好,也未必能够进到身体那么得心应手地走动。
这病人说,那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你可以加上另一味肠痈要药——红藤。
这病人说,不都是治肠痈的要药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老先生说,这红藤跟败酱草最大不同,在于它善于活血,能入血分,把深部脓肿,或者慢性疮脓疏通开,这点是一般清热解*药所不能及的。你这腹中那团瘀滞,如果只用清热,不用行气活血,未必能够把浊热清刷干净。就像只用水去冲洗碗,没用刷子去来回刮刷,这碗中垢积未必能彻底除去。
这病人还挺有悟性的,他说,老先生的比喻我有点明白,你是说这败酱草仅仅只是冲刷肠道管内的表面瘀滞,它还留伏有一些深部的脓浊,这时红藤就象钢刷一样,善于走筋窜骨,进入血分,把深部瘀滞打通刮刷排下来。
老先生点点头说,你可以这么理解。这病人听后高兴地回去,在败酱草的基础上,加二两的红藤,用水煎服,想不到连服三剂后,不单疼痛没了,连胀满隐隐不适感也消除,大肠清空得像新房子一样,非常舒适。
小指月说,爷爷这红藤,又叫大血藤,太厉害了。
老爷爷笑笑说,你看它除了排肠浊外,它是一条长长的藤,像不像肠管、血管?它能够活血化瘀,甚至消肿止痛,这可是一般清热解*药,远远所不能及的啊。各类阑尾炎腹痛,有脓血在里面,既有瘀血,也有热*,还有大便不畅。清热药未必能通大便,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一般很少能清热解*,又能通便的;通便的药,一般又没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这活血化瘀,清热解*,通便排浊,三大功能,居然同时集在红藤身上,所以这红藤不可不谓治肠痈的要药。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钱,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又曰,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或败酱草一两。水煎服。
《景岳全书》曰,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
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蜈蚣)、大*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小故事,大道理,中医整体论治,讲究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百病消。
在小橡树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何深入浅出的通过故事讲解,让孩子领略中医文化的风采,学会用中医的视角,感知身体变化,有效管理情绪,做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做家庭保健的参与者,为此小橡树老师们汇总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天娓娓道来一个小故事,让每个孩子都能用中医的理念去更好地生活起居、灵活地进行生活常见病的调护,感受全方位的中医文化盛宴。
-?-点击链接进入中医故事会▼
○一味香薷治阴暑○施比受更有福○香薷止血之功○湿毛巾与香薷治水肿○止嗽散里头的荆芥○治荨麻疹的金刚钻○**的眼疾○阴阳道与痰饮消
○郁闷与鼻不通气
○脉道
○辛以润之通秘结
○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串珠的譬喻与白芷
○都梁丸与白芷美容
○蛇药丸与白芷
○乳头皲裂的外用方
○小指月尝药
○鼻子通气与学习成绩
○鼻塞三药与辛走肺
○愁!愁!愁!目内生翳膜
○不花一分钱治好鼻息肉
○单味鹅不食草熬糖浆治百日咳
-扫码可